腔内高频电灼泪小管浚通术
摘要
利用自行研制的泪道治疗仪,采用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瘢痕性泪小管阻塞 16 例,经过 4-20 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愈率为 93.5% 。该方法系非手术治疗,不需切开皮肤、创伤小,疗效不受泪小管缺损程度的影响,适于各种类型、各种病因的泪小管阻塞。术中植入有带有微小喇叭口的支撑导管位于泪管壶腹部到鼻阈之间,不在道外留滞、固定导管,既不影响外观,又不脱管,还解决了植管后至拔管期间泪液导流问题。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主题词:泪管阻塞╱治疗;电灼术
分类号: R777.22
目前,国内外对泪小管,尤其是瘢痕性泪小管阻塞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收治泪小管阻塞 16 患者例,其中男性 11 例,女性 5 例。年龄 19 ―― 54 岁。病因:外伤 14 例(外伤时间均超过半年),原因不明者 2 例,单纯下泪管阻塞 15 例,上下泪小管均阻塞 1 例。
1 . 2 手术方法 ①手术采用自行研制的泪道治疗仪[ 1 ]治疗,该仪器由高频电治疗仪(主机)和高频泪道成型探针(探针)组成。探针有 0.3 - 1.5 mm各种直径,白银制做,外层涂被绝缘材料,前端裸露 1 mm,未端设有与主机连续的转动装置。②支撑内管的制备;取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前段(盲端)约 20 cm长,将其断端(眼端)烫成一个膨大处,注意不要封闭管腔,交将该膨大处修整成直径 1.5 mm喇叭口形状,备用。有条件,采用硅胶管效果更佳。③手术过程:将制备好的支撑内管和长针灸针一支浸泡消毒, 2% 利多卡因(含 0.01% 肾上腺素)阻滞滑车下神经及局部浸润麻醉。泪点扩张器张阻塞侧泪小管的泪小点,取相应直径的探针,针体上涂布无菌石蜡油或抗生素眼药膏润滑后,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旋转进针,探入泪小管至阻塞处。连续探针与主机,逆探针方向或泪小管走行方向掣紧泪小点处的眼睑皮肤,使泪小管内腔呈一直线状,将探针向内、上、后方向电灼探入。当通过阻塞区探针有落空感后,停止电灼,取出探针,无菌盐水冲洗泪小管,若鼻腔内有药液流入,表明泪小管阻塞已解除。可根据阻塞区的狭窄程度再适当电灼阻塞区一次,,取出浸泡流水线后的支撑内管和长针灸针,将长针灸针穿入支撑内管内,将支撑内管从泪小点经泪小管,泪囊插至下鼻道,拔出针灸针,保留支撑内管于泪道内。拉动内管下端(鼻端),使支撑内管眼端的喇叭口内陷至泪小管壶腹部,剪短支撑内管鼻端,以支撑内管鼻端位于鼻阈以上为度。术后口服抗生素 3 天,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 2 周。 3 个月后拔管,拔管后 1 周内,隔日冲洗泪道 1 次,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并愿意保留植管,亦或暂缓拔管。
二、结 果
疗效标准:①治愈:拔管后,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②无效:拔管后 3 个月内泪小管再次,冲洗不通。
全部患者术后(拔管前)溢泪症状明显减轻, 11 例室内外均无溢泪, 5 例室内无溢泪,仅室外风吹时流泪。 3 个月内无自行脱管者,拔管后随访 3 - 20 个月,治 5 例(含自愿带管者 2 例)无效 1 例,该患者系瘢痕体质,拔管 3 周后小管阻塞,二将手术亦未成功,目前仍留置硅胶管。
三、讨 论
泪小管损伤、断裂是常见的泪器外伤,一般认为泪小管损坏超过 5 mm以上则不能接合[ 2 ],致使这部分患者的泪小管功能丧失。而适于吻合的新鲜泪小管外伤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也常常银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吻合治疗,况且,大多数吻合后的泪小管在拔管后,多由于瘢挛缩、牵拉或错位愈合等原因重新阻塞,现将手术治疗成为必需。目前,国内外对陈旧性外伤性泪小管阻塞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静脉移植重建泪道 术、同眼上泪小管转位移植术等[ 3-7 ],不但手术复杂,效果不一,[ 5-6 ]而且对周转组织有较大损害。
我们采用麻下的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小管阻塞有以下优点:①腔内电灼切除泪小管内的阻塞组织,浚通泪小管,既非单纯扩张治疗,又不损害周绕泪小管的收缩肌,手术创伤小,不会造成术后泪小管冲洗通畅,但仍流泪的情况;②不城切开皮肤,不城住院,患者痛苦小、花费省;③正常泪小点直径 0.20-0.30 mm,泪小管内径约 0.5 mm,泪道扩张时,能扩张至正常的 3 倍[ 8 ],因此,我们插管时,做成的喇叭口在用力牵拉下恰好可以进入泪小管壶腹部,不会因为眼睑及泪小管周转肌肉的运动而脱落。④植管位于泪小管内,不但不刺激结膜,无异物感,还便于泪液流入空心的支撑内管,既不影响外观,又可导流泪液,解决了拓管前的泪液导流问题。泪小管开口在泪囊的侧壁中部[ 2 ]。术中,我们向颞侧牵拉泪小管及其周转组织,不但可以使泪小管平直,还具有使泪囊外侧壁外移的作用,使我们在电灼泪总管阻塞探针突入泪囊时,不会伤及泪囊内侧避,轻微的损伤不会影响术后效果。
总之,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小管阻塞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简单易行、费用低、适于各种病因的泪小管阻塞的治疗。植管无刺激,不易自行脱落。若同时合并有鼻泪管的阻塞,亦可同时旅行行内高频电灼法治疗之[ 1 ],因此对同时伴有鼻泪管阻塞者尤为适宜。
摘要
利用自行研制的泪道治疗仪,采用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瘢痕性泪小管阻塞 16 例,经过 4-20 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愈率为 93.5% 。该方法系非手术治疗,不需切开皮肤、创伤小,疗效不受泪小管缺损程度的影响,适于各种类型、各种病因的泪小管阻塞。术中植入有带有微小喇叭口的支撑导管位于泪管壶腹部到鼻阈之间,不在道外留滞、固定导管,既不影响外观,又不脱管,还解决了植管后至拔管期间泪液导流问题。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主题词:泪管阻塞╱治疗;电灼术
分类号: R777.22
目前,国内外对泪小管,尤其是瘢痕性泪小管阻塞尚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门诊随机收治泪小管阻塞 16 患者例,其中男性 11 例,女性 5 例。年龄 19 ―― 54 岁。病因:外伤 14 例(外伤时间均超过半年),原因不明者 2 例,单纯下泪管阻塞 15 例,上下泪小管均阻塞 1 例。
1 . 2 手术方法 ①手术采用自行研制的泪道治疗仪[ 1 ]治疗,该仪器由高频电治疗仪(主机)和高频泪道成型探针(探针)组成。探针有 0.3 - 1.5 mm各种直径,白银制做,外层涂被绝缘材料,前端裸露 1 mm,未端设有与主机连续的转动装置。②支撑内管的制备;取硬膜外麻醉导管的前段(盲端)约 20 cm长,将其断端(眼端)烫成一个膨大处,注意不要封闭管腔,交将该膨大处修整成直径 1.5 mm喇叭口形状,备用。有条件,采用硅胶管效果更佳。③手术过程:将制备好的支撑内管和长针灸针一支浸泡消毒, 2% 利多卡因(含 0.01% 肾上腺素)阻滞滑车下神经及局部浸润麻醉。泪点扩张器张阻塞侧泪小管的泪小点,取相应直径的探针,针体上涂布无菌石蜡油或抗生素眼药膏润滑后,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旋转进针,探入泪小管至阻塞处。连续探针与主机,逆探针方向或泪小管走行方向掣紧泪小点处的眼睑皮肤,使泪小管内腔呈一直线状,将探针向内、上、后方向电灼探入。当通过阻塞区探针有落空感后,停止电灼,取出探针,无菌盐水冲洗泪小管,若鼻腔内有药液流入,表明泪小管阻塞已解除。可根据阻塞区的狭窄程度再适当电灼阻塞区一次,,取出浸泡流水线后的支撑内管和长针灸针,将长针灸针穿入支撑内管内,将支撑内管从泪小点经泪小管,泪囊插至下鼻道,拔出针灸针,保留支撑内管于泪道内。拉动内管下端(鼻端),使支撑内管眼端的喇叭口内陷至泪小管壶腹部,剪短支撑内管鼻端,以支撑内管鼻端位于鼻阈以上为度。术后口服抗生素 3 天,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 2 周。 3 个月后拔管,拔管后 1 周内,隔日冲洗泪道 1 次,若患者无不良反应,并愿意保留植管,亦或暂缓拔管。
二、结 果
疗效标准:①治愈:拔管后,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②无效:拔管后 3 个月内泪小管再次,冲洗不通。
全部患者术后(拔管前)溢泪症状明显减轻, 11 例室内外均无溢泪, 5 例室内无溢泪,仅室外风吹时流泪。 3 个月内无自行脱管者,拔管后随访 3 - 20 个月,治 5 例(含自愿带管者 2 例)无效 1 例,该患者系瘢痕体质,拔管 3 周后小管阻塞,二将手术亦未成功,目前仍留置硅胶管。
三、讨 论
泪小管损伤、断裂是常见的泪器外伤,一般认为泪小管损坏超过 5 mm以上则不能接合[ 2 ],致使这部分患者的泪小管功能丧失。而适于吻合的新鲜泪小管外伤在一般基层医疗单位也常常银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吻合治疗,况且,大多数吻合后的泪小管在拔管后,多由于瘢挛缩、牵拉或错位愈合等原因重新阻塞,现将手术治疗成为必需。目前,国内外对陈旧性外伤性泪小管阻塞的治疗尚无理想方法。结膜泪囊鼻腔吻合术、静脉移植重建泪道 术、同眼上泪小管转位移植术等[ 3-7 ],不但手术复杂,效果不一,[ 5-6 ]而且对周转组织有较大损害。
我们采用麻下的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小管阻塞有以下优点:①腔内电灼切除泪小管内的阻塞组织,浚通泪小管,既非单纯扩张治疗,又不损害周绕泪小管的收缩肌,手术创伤小,不会造成术后泪小管冲洗通畅,但仍流泪的情况;②不城切开皮肤,不城住院,患者痛苦小、花费省;③正常泪小点直径 0.20-0.30 mm,泪小管内径约 0.5 mm,泪道扩张时,能扩张至正常的 3 倍[ 8 ],因此,我们插管时,做成的喇叭口在用力牵拉下恰好可以进入泪小管壶腹部,不会因为眼睑及泪小管周转肌肉的运动而脱落。④植管位于泪小管内,不但不刺激结膜,无异物感,还便于泪液流入空心的支撑内管,既不影响外观,又可导流泪液,解决了拓管前的泪液导流问题。泪小管开口在泪囊的侧壁中部[ 2 ]。术中,我们向颞侧牵拉泪小管及其周转组织,不但可以使泪小管平直,还具有使泪囊外侧壁外移的作用,使我们在电灼泪总管阻塞探针突入泪囊时,不会伤及泪囊内侧避,轻微的损伤不会影响术后效果。
总之,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小管阻塞疗效高、创伤小、痛苦小、简单易行、费用低、适于各种病因的泪小管阻塞的治疗。植管无刺激,不易自行脱落。若同时合并有鼻泪管的阻塞,亦可同时旅行行内高频电灼法治疗之[ 1 ],因此对同时伴有鼻泪管阻塞者尤为适宜。
WZC-III型泪道高频治疗仪是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博士生导师王智崇教授发明,我公司生产开发的专利产品(专利证书见附图),三证俱全(见附图),适用于从三级甲等医院至个体医疗诊所的各级医疗单位,因此,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项目”(见附图)。
——相对于常规手术,治疗更为彻底!
——相对于激光技术,成本更为低廉,效果更胜一筹!
——相对于其他器械,市场操作更为便捷!!!
强大的学术支持,严格的市场保护,畅通的物流通道,三大桥梁,渡您直达成功的彼岸!!!
本产品全国独家生产、销售,不设全国总代理,谨防假冒!!!
|